第(3/3)页 今年权当做育种,明年正式耕种也不迟。 给乡亲田里也安排一些。 主要是为了好解释。 如果只有他的田里,种稻子麦子,种出了玉米。 万一被当成祥瑞,指不定会带来多少麻烦。 现在,乡亲们田里也有。 就好解释了。 秋收时,他大可以说,玉米是飞禽走兽,在某些深山老林中觅食,吃掉的野生种子,没来得及消化,来到土桥村,排泄在大家的田里。 这个解释,天衣无缝! 瞧着田里的水也够了,时间也临近中午,笑着把水渠豁口堵上,扛着?头回村。 …… “四郎,浇田去了?” “嗯,二叔也快耕种好了吧?” “快了,快了,今年多亏四郎借大黄给俺,就剩几亩旱地种棉花了。” …… 一路往回走,渐渐,一个人变成了一群人。 大家都在聊着耕种情况,以及畅想着,秋天的收成。 经过公祠时。 一群孩子叽叽喳喳,嬉戏打闹着,从祠堂跑出来。 朱棣看着跟在孩子们后面,唇角含笑的佳人,笑着打招呼道:“徐先生,放学了?” 噗! 徐妙云闻声看来,听着朱棣的称呼,不由莞尔笑了。 乡亲们很懂。 哈哈笑着,纷纷领着自家淘气孩子,加快脚步,匆匆离开。 徐妙云走来,笑着嗔目瞪了眼,“以后不准在乡亲们面前,叫我徐先生!” “为什么?” “就是不准!” 朱棣不由被逗笑了。 这段时间,几乎每天中午都会遇到。 每次回来,遇到下课,他都会远远喊一声徐先生,然后两人一起回家。 这事,已经成为村里乡亲们,善意的笑谈。 那些婶子,故意学他,每次见了妙云,都要嘻嘻哈哈,问一声,徐先生,放学了? 徐妙云含笑又白了眼,问道:“这回,春耕就全结束了,对吧?” “嗯。” “那,接下来一段时间,我们就能一起给孩子们上课了,对吧?”高兴激动询问同时。 徐妙云抬头,眼巴巴期盼看着…… 第(3/3)页